您的位置:首页 > 导购 >

微型电动车为谁而活?

2022-10-27 10:01 来源:盖世汽车  阅读量:14791   

今年有近30家车企,数十款新能源汽车下乡参加活动从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汽车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名单中不难看出,价格实惠的微型电动车依然是此次下乡的主力军之一

新能源汽车下乡,微型电动车受益。

在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中,消费者购买微型电动车的热情依然高涨现在不仅是老年人,新一代年轻人也成为了微型电动车的粉丝

分析原因可能与玩车文化的兴起有关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想拥有一辆独一无二的车,迷你电动车外形小巧,价格实惠3米以下的车可以贴各种风格的车贴,充分满足消费者彰显个性的需求

此外,大量年轻消费者被这些迷你电动车可爱小巧的外形所吸引,这也使得迷你电动车从最初为方便老年人而推出的交通工具转型,成为目前最时尚的物品。

积分交易价格缩水,微电动车盈利难度加大。

对于车企来说,成本控制是老生常谈但由于微型电动汽车定价低,利润空间小,有行业分析师认为,最近几年来市场上的各类微型电动汽车很大一部分是微利或无利可图,甚至有些是亏本销售

以去年销量最高的洪光MINIEV为例根据市场上各零部件供应商公布的成本价预测,其搭载的电池组成本早已过万除去研发,宣传,运输,销售等成本,一辆洪光MINIEV的毛利率只有2%—3%

头部企业的毛利率尚且如此,中下游企业的盈利能力可想而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厂商还要陆续进入市场呢这就不得不提双积分政策了所谓双积分,就是平均油耗积分+新能源车积分,有正负之分产生负油耗积分或负新能源积分不予补偿的企业,将受到暂停高油耗产品申报甚至暂停高油耗产品生产的处罚

前几年之所以微型电动车的价格能达到3万元,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上述的政策支持也就是每卖出一辆新能源车,厂商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以此来换取利润

据企业财报数据显示,仅一年时间,洪光MINIEV就为上汽通用五菱带来了超过44万的正向新能源积分按照2021年单个积分2500元的成交价计算,五菱出售新能源积分可获利11亿元

但今年伴随着最新积分政策的出台,单辆新能源车可获得的积分严重缩水,2022年初积分成交价下调至500—800元再加上最近几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微型电动车不得不提价

目前,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在内的很多厂家都对旗下的微型电动车进行了价格调整,涨幅在3000—8000元之间但部分机型由于成本压力直接亏损,甚至一度停止接单就连长城,长安这样的大型车企也未能幸免

性价比优势不再,需要另辟蹊径打破局面。

如今,在原材料涨价助推车企涨价后,微型电动车的性价比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尤其是目前原材料涨价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车企不升级配置就简单涨价很难接受,这必然影响微型电动车的销量和利润

有业内人士认为,微型电动车的本质只能算是传统燃油车企业缓解新能源整合和电气化改造压力的过渡产品,也是消费者对电动车的一种试水产品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整体价格的降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信心的建立,大量微型电动汽车将退出市场

这种观点虽然看似偏激,但也不无道理从分析来看,微型电动车的处境确实很尴尬,尤其是在电气化改造的大趋势到来之前专注于低端车,对于车企在新能源车市场的长期竞争力并不是很有利

但伴随着市场的扩大,如今的微型电动车早已从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巨大的市场需求意味着微型电动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消亡,厂商要想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需要另辟蹊径,提供全新的商品价值

微型电动车涨,低速电动车跌。

事实上,在下沉市场中,合法合规的迷你电动车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那些名为老人头乐的低速电动车由于安全性不高,导致了多起交通事故所以在过去的几年里,低速电动车受到了政策的严格监管即便如此,《老男人的音乐》在三四线城市依然很受欢迎

统计显示,多年来,低速电动车产量可达百万辆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1—2023年低速电动车升级换代带来的农用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为新能源车企市场添砖加瓦

但目前的情况是,即使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在购车价格,配套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享受诸多优惠,但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2万元以内的低速电动车仍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调查结果,三四五线城市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仅为一线城市的17%,6%和2%,这也制约了微型电动汽车在下沉市场的发展。

因此,选择高品质,实用,安全,个性化的产品属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洪光MINIEV敞篷版就是上汽通用五菱交出的答卷虽然其在业内整体评价不高,但在南方一二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中很受欢迎

因为更精致的设计,智能联网功能,续航水平的提升,主被动安全配置,如今的微型电动车已经与老人乐划清了界限相信以后你会越来越频繁的在大城市看到他们

至于原来插电就能跑的低速电动车,还是会有一定市场的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后,老男乐也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与微型电动车厂商并肩前行,为后来者指明方向

注:本文首次发表于《汽车杂志》2022年11月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